政策资讯|双城经济圈发展情报动态014期

首页    研究院动态    研究院    政策资讯|双城经济圈发展情报动态014期


·  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会在蓉召开

·  川渝人大农委开展协同调研 助力川渝乡村全面振兴

·  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全线首个连续梁合龙

·  川南经济区4城市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再添“大动脉”


 资讯概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会在蓉召开

来源: 四川日报

11月13日,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会在蓉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探索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新路径,发布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行动计划,为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贡献文化力量。

根据行动计划,川渝两地将联合开展社科理论研究攻关、红色资源保护、蜀道考古及综合研究、国际传播、文旅高质量发展等11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中国特色鲜明、时代气象浓郁、巴蜀风格凸显、引领作用突出的新时代文化高地。

会上签署18项合作协议,包含建立新闻宣传共建共享共推机制、协同创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共推“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红色游径、举办2025川渝春节联欢晚会等内容。接下来,将进一步梳理具体项目,拉出清单,建立台账,工程化、项目化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会上还发布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成果,推介了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和川渝精品旅游线路、景区,并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环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授牌。


02

川渝人大农委开展协同调研 助力川渝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四川日报

按照川渝人大农委2024年协同调研工作安排,11月5日至6日,川渝人大农委在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隆昌市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建鱼米之乡”协同调研,并于11月6日在隆昌市召开座谈会,交流并签署关于协同联动助力川渝乡村全面振兴倡议书。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世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参加调研并出席座谈会。

会议指出,川渝两省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人大工作、“三农”工作方面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树立“一盘棋”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依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谱写川渝人大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要落实好协同倡议内容,聚焦稳产保供、产业协同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和川渝两地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持续加大合作力度,健全协同机制,激发协作合力,在立法、监督、代表、调研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共同推动川渝人大涉农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03


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全线首个连续梁合龙


来源:成都日报


图片来源:中铁八局报道


11月5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铁八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动走线跨沙河特大桥连续浇梁实现合龙,为全线建成奠定坚实基础。

成渝中线高铁动走线跨沙河特大桥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全长约1.47公里,以现浇连续梁方式跨越沙河、既有驷马桥城市主干道、成都地铁3号线及新建客机整备所西咽喉区。其中,主跨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法施工,施工人员将连续梁分为14个标准节段施工,共浇筑混凝土9000余立方米。此次合龙的是23号墩和24号墩,成功跨越成都地铁3号线及新建客机整备所西咽喉区,是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全线首个合龙的连续梁。

动走线跨沙河特大桥施工具有交叉作业组织协调难、环保要求高等特点,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为此,施工团队采取多项措施:

对梁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加强现场安全技术保障,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在每个节段端头埋设线性观测应力感件,以实时掌握梁体状态;采用全自动智能张拉、压浆设备,以及梁体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等技术,提升现场标准化作业水平;在挂篮、既有线等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为连续现浇梁合龙提供安全管控。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铁路、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成渝两地通行时间进一步压缩。


04


川南经济区4城市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



来源:四川日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再添“大动脉”。9月29日,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泸州至重庆实现高铁直达,并和宜宾共同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
 10时45分,首发车G5766次列车从泸州站驶出,仅仅30分钟后,就抵达重庆西站。而此前,从泸州坐动车到重庆,要从内江或成都中转,最短用时都在3小时以上,比开车还慢。渝昆高铁的开通,显著拉近了泸州和重庆的距离。同一时刻,G5761次列车从重庆西站发出,61分钟后抵达宜宾。此前,两地的铁路通行时间也要3个多小时。
渝昆高铁拉近的,不仅仅是泸州、宜宾到重庆的时空距离,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开启了“加速度”。
  铁路12306网站显示,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自贡站、宜宾站、泸州东站至重庆西站分别最快56分钟、48分钟、26分钟可达。此前内江至重庆已实现1小时通达,至此,川南经济区4城市全面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
  经由渝昆高铁,还形成了从成都经自贡到重庆的全新大通道。同时,泸州、宜宾两座“相邻却无高铁相通”的城市,也实现了高铁直达,最快23分钟就能互通。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双城经济圈公共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戴宾认为,高铁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将使四川更多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大幅增强,提升其对资源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推动形成更加协调有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放眼全国。渝昆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14条进出川铁路通道,它向东连接四川和重庆,向南连接贵州、云南,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地区的高标准客运大通道。未来全线开通后,将进一步提高中国高速铁路网的覆盖率和连通性,加强云南、四川、重庆地区之间的联系,成宜高铁和渝昆高铁相连,将形成从成都经自贡、宜宾至昆明的全新铁路大通道,成都至昆明3小时左右可达,四川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免责声明: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