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速递|公共治理前沿动态26期
01.
算法嵌入公共治理的内在逻辑与风险规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算法的嵌入带来公共治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算法嵌入公共治理至少具有三重内在逻辑,即“数据+算法+模型”的技术逻辑、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实践逻辑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逻辑。当算法参与公共治理实践时可能产生技术、法律、社会和伦理四重风险。可以在算法嵌入公共治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其进行风险规制:在事前阶段,制定算法技术统一标准,建立算法影响评估机制,完善算法信息公开制度;在事中阶段,以数据权利制衡算法权力,以算法审计规制算法权力,以人工智能治理原则钳制算法权力;在事后阶段,打通异议申诉渠道,并构建科学合理的责任分配机制。与此同时,将法律、道德和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纳入考量,对算法风险进行系统约束。
图1:算法嵌入公共治理的技术路线
图2:算法风险规制框架
治理研究,2024
治理系统的多维化是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新特征。在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形成一种在数字空间中运作、以数据与算法为驱动的新治理形态,而数字空间中治理信号传递方式的差异则塑造新的治理运作模式。具体而言,数字技术从空间、主体、资源三个层面重构了公共治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推动“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个体-组织-算法”多维主体以及“数据-算法-算力”资源体系的形成。治理系统的多维化将引致治理模式变革,治理过程呈现出跨事务、跨时间、跨地域的立体化转型,并进一步带动治理职能体系的分层与组织结构的动态化变革。公共治理的多维化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可观察的已有现象,它更展现了未来公共治理的潜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