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讯|双城经济圈发展情报动态015期

首页    研究院动态    研究院    政策资讯|双城经济圈发展情报动态015期

 

·  川渝联合发布智能建造项目清单 涵盖60个项目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安专场 “同城融圈”推进跨省域深度融合发展

·  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举行 超1.1万亿元投资机遇全球“上新”

·  全国首个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建设

 资讯概要 

 

01

 

川渝联合发布智能建造项目清单 涵盖60个项目

 
来源: 四川建设发布
 

12月4日上午10时,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暨第四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开幕式在重庆举办,大会正式启幕。据悉,本届盛会聚焦“智能建造”和建筑机器人行业发展,全面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建领域创新创造成果。

 

会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泽民发布了《川渝地区智能建造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张泽民副厅长介绍,该《清单》通过遴选出一批囊括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轨道交通等多个建筑领域的典型案例,希望进一步推动建筑业企业与机器人企业的深度交流和合作共赢,将有助于川渝两地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建造高地。

 

图片来源: 四川建设发布
 

同时,为加快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建筑机器人与智能施工装备,提高建造效益、工程质量和建筑品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广泛调研、意见征求、专家审查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了一批推广应用新技术,编制形成了《川渝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建筑机器人与智能施工装备选用目录(2024版)》和《川渝地区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第二批)》。

 

多项清单和目录的发布,将共同促进川渝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升川渝两地智能建造水平,促进川渝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02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安专场 

“同城融圈”推进跨省域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1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安专场。广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襄渝重点介绍了广安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取得的成效。

 

广安是四川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地级市,已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近年来,广安积极融入成渝双核引领带动大格局,把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同城融圈”作为首位战略,推进跨省域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去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支持广安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打造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示范、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等方面具体措施。《意见》实施一年多来,广安承关怀而奋进,对标实施‘五项行动’,聚焦重点攻坚突破,加快形成若干标志性改革成果。”广安市副市长王瑛介绍,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推进“两区改革”,形成区域共兴格局;打破“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共兴格局;打造“两个环境”,形成市场共兴格局;优化“三资配置”,形成市域共兴格局;建设“五大平台”,形成开放共兴格局。

 

03

 

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举行
超1.1万亿元投资机遇全球“上新”

 

来源:投资四川

 

图片来源:投资四川

 

11月28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大会以“同心致远·向‘新’而行”为主题,川渝一家亲、同心赢未来,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向全球推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资新机遇,共绘川渝两地协同发展新篇章。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四川省、重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致辞。

 

推介会上,四川重庆两地招商部门共同推介了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科技创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投资机遇,川渝高竹新区作投资合作推介,意大利埃尼集团中国董事会主席乔瓦尼,华峰集团副总裁陈恩之,意法半导体副总裁谢燕琦,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永道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钟立钊分别作主题演讲。结合成渝产业基础,两地联合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清单》,并举行了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促成一批具有竞争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落地。

 

04

 

 

全国首个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建设

 

 

 

来源:四川日报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于近日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这是全国批复的首个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方案提出,到2026年,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初具规模,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到2035年,面向“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枢纽基本建成,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国际技术转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高地,创新要素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国际技术转移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显著支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为实现目标,方案明确按照“一个中心、两地共建、众点协同”布局建设,将围绕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构建、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服务增效、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等实施重点任务,深化成渝地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融通。

免责声明: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